首页 独家 > 正文

全球热讯:新时代贵州青年说|潘雪:用新潮“玩法”给非遗注入青春活力

2023-05-02 01:48:56 天眼新闻

【人物名片】潘雪:女,苗族,1997年生,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下司镇淑里村人,凯里市苗族银饰锻造技艺非遗传承人,共青团凯里市委春晖·乡村振兴智库专家成员。曾被凯里市委组织部授予“凯里市人才代表”称号,短视频《银勺》获人民日报“我爱中国风”全球短视频大赛优秀奖。

一件苗族传统银饰的诞生,往往需要经历约960℃的高温熔炼与千万次的锻打,以及拉丝、编结、錾刻等30余道工序。苗族姑娘潘雪自大学毕业后,用她的青春匠心和火一般的热情,传承发展着家乡的苗族银饰锻造技艺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在潘雪的家乡,只要女孩子一出生,全家人就会为她准备一套银饰盛装。在耳濡目染下,潘雪从小就对苗族银饰着了迷。长大后,她渐渐发现,家乡的银饰店铺里,基本上都是中年以上的银匠,他们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银饰锻造,很少有年轻人加入,也没有太多的路径宣传这门非遗技艺。

潘雪在制作银饰。

凭着一腔热血,潘雪拿着一只鸡和十斤米酒,拜当地知名的苗族银饰锻造技艺非遗传承人张永富为师,走上了银饰锻造的路。然而,真正踏进这道门后,潘雪才发现并不容易。“自从做了银匠,我就再也没做过美甲。每次拉丝,经常累得直不起腰来,为了将银丝挤压成型,手指也会被磨破出血。”

因为热爱,所以坚持。2020年7月,潘雪从贵州财经大学毕业后,毅然决定回到家乡,继续跟师父学习银饰锻造技艺。经过近三年的学习,潘雪的手艺越来越好,被评为凯里市苗族银饰锻造技艺非遗传承人。然而,她又发现,父老乡亲们精心锻造的银饰多半是苗族女孩的嫁妆,市场非常有限。

“要扩大市场,就必须创新。” 随着短视频的兴起,潘雪看到了机遇。她琢磨着,利用新的平台宣传古老的非遗文化,前景大有可为。说干就干,潘雪马上在快手平台上创建“银匠雪儿·山呷呷”账号,开始用短视频讲述非遗的故事,让非遗活起来,目前她的视频账号全网粉丝已达260万。

潘雪和苗族姑娘们为网友们展示精美银饰。

网络流量,不仅让更多人看到了苗族文化,也带来了销售量。通过直播带货的方式,潘雪带着家乡的非遗老手艺人一起发展,帮助他们拓宽产品销路,把一件件精心打造的银饰卖到全国各地。如今,潘雪通过网络直播,每月销售额已经增长到每月100万至200万元,目前已经接到10万余件订单,订单总额近千万元。

“我们现在的团队由摄影师、编导、剪辑师、主播、销售、客服组成,从拍摄宣传饰品到直播到货再到售后处理都能自主完成,共带动就业40余人,一半以上都是90后、00后。”潘雪说,很开心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,让苗族银饰被更多人所了解和喜爱,大家怀揣着对苗族文化的浓厚兴趣,相聚在一起,为非遗传承注入更多青春力量。

为助力乡村振兴,潘雪还通过直播带货拓宽家乡农产品的销路。

去年以来,在团省委和各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,潘雪团队在凯里市下司镇打造了一个非遗展示和直播创业基地,集中展示非遗文化,为游客提供非遗体验服务,同时还为有需要的创业青年免费直播间和直播培训指导,带动更多年轻人直播创业。

“一路走来,离不开共青团的关心和帮助。如今,我们打造的基地已经成为凯里市春晖返乡青年创业示范基地,我也成了凯里市春晖使者。”潘雪说,未来要带动更多的青年创业者投身到非遗技艺的传承与发展中,用新潮的“玩法”给非遗注入青春活力。

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蓝婴

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

编辑 袁鹏

关键词:

责任编辑:meirong

返回首页
相关新闻
返回顶部